山东一地凌晨数十人蒙眼列队湖边走 警方介入调查:文化公司组织,已报备!

生肖解读 (2) 2025-07-13 17:13:50

山东一地凌晨数十人蒙眼列队湖边走 警方介入调查:文化公司组织,已报备! (https://www.astrots.cn/) 生肖解读 第1张

山东一地凌晨数十人蒙眼列队湖边走

  【山东一地凌晨数十人蒙眼列队湖边走】7月13日凌晨,山东淄博文昌湖景区周边人行道上,一队蒙眼参与者引发市民关注。数十人用黑布蒙住双眼,手拉绳索列队行走,队伍中有人高举旗帜,现场播放着带有说教意味的录音。这一异常场景被路人拍摄上传网络后,迅速登上热搜榜,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。当地警方当日回应称,该活动系某文化公司组织的“生命行走”健步走项目,虽已向文旅部门报备,但因引发公众误解已紧急叫停。据目击者王女士描述,7月13日零时许,她驾车经过文昌湖环湖路时,突然发现前方人行道上有一支“特殊队伍”。“所有人都蒙着眼睛,拉着绳子慢慢走,旁边还有人扛着旗子,背景音里一直在喊‘突破自我’之类的话。”王女士表示,深夜视线不佳,这支队伍的异常装扮和整齐步伐让她感到不安,“第一反应以为是某种仪式,赶紧加速离开了”。现场视频显示,参与者约30人,年龄跨度从20岁至50岁不等。他们统一佩戴黑色眼罩,通过红色绳索连接成纵队,队伍前端有人举着印有“生命觉醒”字样的旗帜。背景音中,一名男性声音反复强调:“放下对黑暗的恐惧,用心灵感受方向。”这种带有强烈心理暗示的引导语,与深夜静谧环境形成强烈反差,进一步加剧了旁观者的紧张情绪。事件发酵后,淄博市公安局文昌湖分局萌水派出所迅速介入调查。据办案民警透露,7月12日晚已接到多起市民报警,称文昌湖周边出现“可疑团体”。经核查,该活动由淄博某文化传播公司组织,参与者均为该公司会员。

  “活动从7月12日18时持续至13日3时,行程涵盖文昌湖环湖路及周边步道,总里程约15公里。”民警展示的报备材料显示,该公司以“心理健康拓展”名义向文旅部门提交了活动申请,但未详细说明蒙眼行走等特殊环节。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深夜进行时,活动负责人李某称:“白天游客太多,我们想营造更专注的环境。”

  对于公众质疑的“安全隐患”,李某解释称,队伍前后均安排了安全员,且全程避开机动车道。但这一说法与现场视频矛盾——有镜头捕捉到队伍曾短暂进入非机动车道,与骑行者发生擦碰。

  尽管活动已停止,但网络讨论持续升温。部分网友认为,文化公司有权组织创新型团建活动,但应避开人流密集区域和敏感时段:“凌晨健走本身没问题,但蒙眼、列队、放录音这些元素组合起来,确实容易让人误解。”

  更多声音则聚焦于公共空间管理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专家指出:“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任何可能引发公众恐慌的群体性活动,组织者都有义务提前向公安机关报备详细方案。”他强调,即便活动本身合法,其形式设计也需充分考虑社会接受度,“尤其是在夜间视觉受限的情况下,蒙眼行走可能被误读为邪教活动”。

  7月13日15时,淄博市文旅局发布通报称,已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,重点核查三大问题:一是活动报备内容与实际执行是否一致;二是是否存在以心理培训名义开展变相营销;三是参与者是否自愿参加。

  涉事文化公司官网显示,其主营业务包括企业团建、心理咨询等,曾多次在淄博周边景区组织类似活动。但当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时,发现其办公电话已停机,官网“活动案例”板块也被清空。

  这起事件为特殊活动管理敲响警钟。近年来,从“暴走团”占道到“夜跑族”扰民,再到此次蒙眼健走争议,公共空间使用边界屡屡成为焦点。法律人士提醒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98条,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,造成他人损害的,应承担侵权责任。

  “创新不是突破底线的借口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建议,地方政府应建立特殊活动分级报备制度,“根据参与人数、活动时段、形式风险等因素设定不同审批标准,既鼓励健康创新,又防范潜在风险”。文昌湖景区管理处已增设夜间巡逻岗,并计划在环湖路加装监控设备。而那支引发轩然大波的蒙眼队伍,已成为社交媒体上关于“公共空间使用伦理”的典型案例,持续引发讨论。

THE END